近日,一家德国媒体在德国做了一份关于中国制造的调查,在调查中,54%的受访者认为,中国正在制造业上发光发热,将超越德国品牌和德国企业的创新能力。约3/4的受访者认为,“中国制造”的质量20年后会更好。
这到底是我们做了什么,才会让让严谨的德国人给出如此高的评价?
首当其冲必然是令全世界叹服的中国高铁:中国开通了长达2.2万公里运营里程的高铁,研发了耐高温、耐高寒、抗风沙等系列动车组。中国高铁,是外国青年心中的“中国新四大发明”之首、最想带回家的“中国特产”。在很多外国人眼中,中国高铁有着“高颜值、高速度、近乎完美的乘车体验......”
同时,中国在不少行业已由“大国”变成了“强国”:跨度1000米以上的悬索桥全球28座,中国占11座。全球每卖出10架民用无人机,7架来自中国;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品牌,中国手机占六位。
此外还有不少让人激动的时刻:2017年9月,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超特产公路隧道——雀儿山隧道建成通车。过往车辆只需十几分钟就可以穿过雀儿山,而不必再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,过往车辆的运输成本也将大大减少。规模和建设速度均局世界第一的中国隧道也代表着“中国制造”的高水平。
“华龙一号”核电技术的成功研发,使中国成为美俄法之后,又一个具有独立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。而中国水电在全球水电建设中心也开始扮演“领跑者”角色。世界在建的大型水电站中,中国水电企业的身影如雨后春笋。
“神威·太湖之光”超级计算机今年6月第三次问鼎全球超算500强冠军;世界首课量子卫星——“墨子号”发射成功;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导航卫星系统——“北斗卫星导航系统”取得的一个又一个高度。
“中国制造”的告诉发展让全世界刮目相看。德国质量协会负责人皮恩克斯说,毫无疑问,到2025年,中国经济发展将给德国带来挑战。“中国制造”和“德国制造”的形象未来将越来越近。
国家的成绩不是虚的,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发展着,“中国制造”的标签愈发的光彩夺目。